乌龙茶制作揭秘:六大关键工序

发表时间: 2023-09-02 21:43

乌龙茶制作揭秘:六大关键工序

乌龙茶的制作需要经过六大工序,包括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和烘焙。其中,做青是乌龙茶独有的制作过程,也是其品质形成的关键。乌龙茶的干茶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甜醇。福建、广东和台湾是乌龙茶的主要产区,其中福建乌龙茶的产量和质量更为出色。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为新梢对夹3-4叶,其初加工方式兼有红绿茶的特点。叶底呈现出绿叶红边的特征,既具有绿茶的清香,又具有红茶的甜醇和橙黄色的汤色。其工艺流程包括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和烘焙。

做青是乌龙茶独有的制作过程,是其品质形成的关键。

·1、采摘:乌龙茶的采摘时间一般在下午,便于晚上进行做青。

·2、萎凋:乌龙茶的萎凋过程包括晾青和晒青两个环节,交替进行。萎凋的方法包括日光晒萎凋和室内萎凋、槽萎凋。在萎凋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萎凋程度。

·3、做青:做青是摇青和静置(指两次摇青之间)交替进行的过程。摇青过程中伴随着走水现象(还阳或返青),静置中出现退青现象。摇青的方法包括手工水筛、摇青、摇笼、摇青机摇青。做青的原则是摇青时间逐渐增加,静置时间逐渐延长,摊叶厚度逐渐增厚,发酵程度逐渐加深。

·4、杀青:杀青的方法包括锅式杀青和滚筒杀青。杀青要求高温短时间杀透杀匀。

·5、揉捻:揉捻要求重压温揉。

·6、烘焙: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烘焙或兼包揉。

安溪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安溪铁观音的初加工品质特征为外形卷曲重实,呈蜻蜓头形状,色泽沙绿起霜;内质滋味鲜浓、香气清高,持久有兰花香,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浅绿、黄色红镶边。其初加工分为萎凋、摇青、揉捻和烘干,与武夷岩茶大体相同,但具体操作上有差异。

·1、萎凋:鲜叶进厂后,根据采摘时间的不同,分别摊放在直径为100厘米的水筛上。每筛摊叶3公斤,放置在晾青间的晾青架上,在萎凋过程中要轻翻2-3次,以散失热气,使水分蒸发均匀。晒青每筛摊叶1公斤,中间翻拌一次,时间为10-40分钟不等,以减重5-10%为适度,比武夷岩茶轻。

·2、摇青:青叶经过萎凋后,放入摇青间进行摇青。闽南茶区多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次数比武夷岩茶少,每次摇青时间比岩茶长,静置时间也比岩茶长。总的摇青时间约为8-10小时。

·3、揉捻:揉捻要求重压温揉。

·4、烘焙: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烘焙或兼包揉。

[PLHD46]

乌龙茶的制作需要经过六大工序,包括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和烘焙。其中,做青是乌龙茶独有的制作过程,也是其品质形成的关键。乌龙茶的干茶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甜醇。福建、广东和台湾是乌龙茶的主要产区,其中福建乌龙茶的产量和质量更为出色。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为新梢对夹3-4叶,其初加工方式兼有红绿茶的特点。叶底呈现出绿叶红边的特征,既具有绿茶的清香,又具有红茶的甜醇和橙黄色的汤色。其工艺流程包括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和烘焙。

做青是乌龙茶独有的制作过程,是其品质形成的关键。

·1、采摘:乌龙茶的采摘时间一般在下午,便于晚上进行做青。

·2、萎凋:乌龙茶的萎凋过程包括晾青和晒青两个环节,交替进行。萎凋的方法包括日光晒萎凋和室内萎凋、槽萎凋。在萎凋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萎凋程度。

·3、做青:做青是摇青和静置(指两次摇青之间)交替进行的过程。摇青过程中伴随着走水现象(还阳或返青),静置中出现退青现象。摇青的方法包括手工水筛、摇青、摇笼、摇青机摇青。做青的原则是摇青时间逐渐增加,静置时间逐渐延长,摊叶厚度逐渐增厚,发酵程度逐渐加深。

·4、杀青:杀青的方法包括锅式杀青和滚筒杀青。杀青要求高温短时间杀透杀匀。

·5、揉捻:揉捻要求重压温揉。

·6、烘焙: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烘焙或兼包揉。

安溪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安溪铁观音的初加工品质特征为外形卷曲重实,呈蜻蜓头形状,色泽沙绿起霜;内质滋味鲜浓、香气清高,持久有兰花香,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浅绿、黄色红镶边。其初加工分为萎凋、摇青、揉捻和烘干,与武夷岩茶大体相同,但具体操作上有差异。

·1、萎凋:鲜叶进厂后,根据采摘时间的不同,分别摊放在直径第四次摇青,摇15分钟摊叶厚20厘米静置3-4小时。当叶子边缘成朱红色,叶色由深绿变为黄绿,叶形成汤匙状,发出花香时,摇青即告完成。

→萎凋时,如果叶量较少,可以采用手工摇青。将叶子放在笳苈中,每苈约2公斤,用绳子吊在梁上,来回摇动,往复距离约30-40厘米。这样可以使叶子在笳苈中来回跳动碰撞,操作简单,但需要注意力度和频率。手工摇4-5次,每次摇动次数逐渐增加,分别为50、150、200次,每次摇后静置1.5至2小时。

→闽南茶区普遍采用110型滚筒杀青机,筒温为260-234小时。投叶量约为20-25公斤,采用多闷少透的方法,含水量约为55-60%。

→揉捻与烘焙可以交替进行。初揉采用小型揉捻机,桶径为30厘米,投叶量为4-5公斤,采用趁热揉捻逐步加压的方法,约揉5分钟后下机进行初烘。

→初烘时,采用烘干机温度为120℃,摊叶厚度为2-3厘米。初烘时间约为12分钟。

→如果叶量较少,可以采用烘笼烘焙。每笼摊叶1公斤,温度为95℃左右,烘15分钟,每隔5分钟翻拌一次。

→包揉是形成安溪铁观音外形卷曲状的主要过程。采用珠茶炒干机进行包揉,投叶量约为10-13公斤,温度为100-110°,时间为30分钟,炒至七至八成干。初包揉后立即解开布巾,将茶团解散,以免香气低闷,叶色发黄。

→包揉后进行复烘。烘笼温度为80-85°,每笼摊叶0.75公斤,烘时约10分钟,中间翻拌1-2次。烘至茶条松散,手捏叶子有刺手感,含水量约为30-32%。

→复包揉采用与初包揉相同的方法,包揉2分钟左右后将叶子捆紧在布包中定型半小时。复包揉后进行筛分,筛头烘焙后再进行。

→第三次包揉后进行足火,采用低温慢烤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时,每笼放三个茶团,约1.5公斤,温度为70-75℃,烘至茶团自然散开再解散茶条,烘至八至九成干下烘,摊凉半小时,再进行第二次烘。第二次烘温度为60℃,叶量约2.5公斤,时间约为1-2小时,中间翻拌23次。烘至足干,手揉茶叶成粉末即可。

经过包揉机的茶叶不需要复烘和复包,采用烘干机一次足火,温度约为90℃,时间约为20-25分钟,达到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