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茯砖茶:金花缺失之谜

发表时间: 2024-05-10 15:51

探秘茯砖茶:金花缺失之谜

茯砖茶是一种特殊的黑茶,以其内部可能生长的“金花”著称,这些金花实际上是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一种对人类有益的真菌。然而,茯砖茶的表面通常不长金花,这一现象可归因于几个关键因素和技术原因:

水分分布不均:茯砖茶在制作过程中,尤其是在发花阶段,茶叶内部的水分含量被严格控制在20%到30%之间,最适含水量约为26%。这一含水量有利于金花菌的生长。然而,茯砖茶的表面直接暴露于相对干燥的环境中,其中空气的含水率远低于茶叶内部,大约在12%左右。因此,茶叶表面的水分会蒸发,变得比内部更加干燥,不满足金花菌生长所需的湿度条件。

氧气接触:金花菌的生长还需要一定的氧气供应,但在茯砖茶的压制过程中,内部茶叶紧密堆积,限制了空气流通,尤其是表面茶叶与外界空气接触较多,氧气充足但水分不足,不利于金花的形成。

温度控制:除了湿度,温度也是影响金花生长的重要因素。茯砖茶发花的理想环境温度控制在28至32摄氏度之间,平均约为30摄氏度。表面温度可能因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而波动较大,不恒定的温度也不利于金花的均匀生长。

工艺设计:传统茯砖茶的生产工艺设计使得金花主要在茶砖内部形成,而不是表面。这是因为在压制和发酵过程中,茶砖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且适宜金花菌生长的微环境,而表面则由于上述原因无法提供同样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有报道称存在一些新的技术或改良工艺,使得茯砖茶的表层也能实现金花的生长,但这属于较为新颖的技术探索,并非所有茯砖茶都能达到这一效果。

综上所述,茯砖茶表面之所以不长金花,主要是因为表面环境的湿度、氧气浓度、温度以及加工工艺的自然结果,这些条件共同作用导致了金花更倾向于在茶砖内部而非表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