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折扇:时尚创新的探索之路

发表时间: 2023-08-23 11:27

荣昌6月29日电(通讯员 吴霜)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舒卷岂寻常。荣昌折扇是中国三大名扇之一,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一代代制扇人的坚守和传承中,荣昌折扇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为加深对荣昌折扇的了解,弘扬并传承该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29日,启为创新团队前往重庆市荣昌区拜访了金氏家族第四代荣昌折扇传承人金洪流。金洪流从小接触荣昌折扇,对其有深厚情感,并恢复了濒临灭绝的棕玉扇。通过对金洪流的采访和金洪流对荣昌折扇的介绍,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学习了荣昌折扇的部分技艺,为宣传和传承非遗尽绵薄之力。

团队成员跟随金洪流老师来到荣昌折扇制作坊。映入眼帘的是一批批扇心、扇夹和挂在架子上的折扇。制作坊内的手艺人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的工作。

图为荣昌折扇制作坊的手艺人制作折扇。通讯员 许嘉璐 摄

随后,团队成员对金洪流进行了采访。金洪流告诉团队成员他的父亲母亲都是老折扇厂的员工,自己是在扇子堆里长大的,出于对荣昌折扇的热爱,他刻苦学习制扇工艺并将其传承下去。从采访中得知折扇的制作工艺繁多,包括青山车间、同骨车间、皂锅车间、棕风车间、胚子车间、纸口车间、头子车间、梳练车间、扇糊车间、折扇车间、捆扎车间、白扇页、角告、扇箱、书画、装运。当代书画家郭沫若、张大千等多次为荣昌折扇题字作画,提高了它的文化品位,增加了它的艺术和收藏价值。金洪流重点介绍了黑布扇、棕竹扇和夏布扇。传统黑布扇是由松烟、鲜桐子通过浸泡、过渣处理配制的自带黏合剂的黑色纸扇,特点是经水浸润后不霉变、不脱层、不掉色。棕竹扇是以棕竹为主要原料,经过精选、加工成颜色一致的水磨全玉骨,再裱糊传统鲜桐膏水而制成的黑色纸扇。其特点是扇骨呈红豆木花纹,黑里透红、发亮,花纹清晰美观且自然。夏布扇是荣昌的特色,将荣昌夏布与折扇创新结合。该扇由金洪流的老师陈子福大师所发明。荣昌夏布折扇采用全手工制作,楠竹为扇骨, 共有 145 个操作工序,集染色、粘合、绘画、雕刻和镶嵌等精湛技艺与一体。加合夏布在荣昌折扇的工艺上,将全手工荣昌夏布作为扇面,构建起如同阡陌纵横的天然纹理。夏布折扇作为两大国家级非遗产品的结合,深受国内外顾客的喜爱。荣昌扇面上多为梅兰竹菊和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可作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推广至海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图为金洪流接受团队成员采访,向团队成员介绍荣昌折扇。通讯员 许嘉璐 摄

金洪流对自己恢复的棕玉扇进行了介绍。棕玉扇非常轻柔,其选材和制作工艺要求非常严格。选料看似简单,实则讲究。对竹子要求非常高,需要坡顶上长的、向阳的竹子,竹龄两到三年。经过严格的挑选,金洪流在贵州找到了满意的竹料。通过十六个工段和一百四十五道操作工序对竹料进行加工。选扇骨要求选择更薄更均匀的竹片。金洪流凭借二十余年的制扇经验,选出三十六根色泽,厚度一致的竹片。最终复制出了棕玉扇。

金洪流带领团队成员学习了荣昌折扇的部分操作工序。学习过程中,金洪流一直在旁边指点,表示学好这项非遗并不难,重在熟能生巧和坚持。金洪流对荣昌折扇这项非遗的传承问题十分担忧。对该问题他表示荣昌折扇工序繁杂,一直走传统路,所以更需要传承。自己已是厂里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了,所以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学习,传承荣昌折扇。传承这门手艺需要真心喜欢,不能想着赚快钱。他也会对扇面进行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并通过政府这一媒介将荣昌折扇这一非遗发扬光大。

图为金洪流指导团队成员完成荣昌折扇的部分技艺。通讯员 吴霜 摄

启为创新团队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到了荣昌折扇多方面知识。通过参与折扇部分技艺的制作也体会到了非遗传承人的不易。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文化一样,都有着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其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携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定当如此。启为创新团队会响应国家政策,肩负起宣传、推广、保护非遗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