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紫砂七老大师的标志性杰作(含图解)

发表时间: 2021-03-26 15:56

揭秘紫砂七老大师的标志性杰作(含图解)


说起宜兴紫砂史,不得不提到已故的七大老艺人,他们对宜兴紫砂业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这些大师们的紫砂壶技艺登峰造极,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融合恰到好处,他们的作品是紫砂壶中的极品。

这七老就是: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他们的作品不止是紫砂中的珍品,更是对我国紫砂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正是这些先辈的努力,才造就了现在广大爱好者对精品紫砂壶追求的火热,下面我们来了解下这些紫砂壶大师的生平和他们的经典成名作吧。

01顾景舟 相明石瓢壶

顾景舟 (1915年10月18日~1996年6月)原名景州,早年曾用艺名"武陵逸人”、“瘦萍”等,晚年爱用“老萍”。宜兴川埠上袁村人。少时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成年后随祖母邵氏制坯,因天资出众,亦受益于家中制壶客师的传授,二十岁左右即跻身于壶艺好手行列。三十年代后期应邀至上海仿制古壶,每遇历代名作,反复揣摩,悉心研究,技艺更精,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紫砂历史上首位获得此光荣称号的紫砂艺家。



顾景舟

顾景舟大师是紫砂界公认的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用毕生的精力对数百年的紫砂艺术发展史进行梳理,是当代紫砂文化 的集大成者,其作品让世人充分领略了紫砂之精神、气质、神韵,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已故著名艺术大师亚明先生在世时曾经有评:“紫砂自明正德至今五百余年,高手不过十余人。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



顾景舟 相明石瓢壶

顾景舟大师的作品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兴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一直引领着紫砂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近两年来,顾景舟大师作品的市场成交屡创新高,顾景舟大师与吴湖帆合作的“相明石瓢壶”一举创出了1232万元的成交记录,成为宜兴历史上继徐悲鸿、吴冠中两位大师的作品后又一过千万的艺品,为紫砂艺术品的价值认识树立了全新的标杆,艺术界、收藏界也因此对紫砂艺术的内在价值和市场空间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相明石瓢壶题诗

相传,为表达对吴湖帆、江寒汀、唐云、戴相明等赏识的感激之情,顾景舟决定赠送自己做的紫砂壶,他精心构思,用了近二个月时间抟制了六把“石瓢壶”,并统统盖上新冶的“顾景舟”印章,吴湖帆、江寒汀饱墨执笔悬腕在五把壶坯上各题诗句,四把壶上各画形态相异之竹枝。陶艺一绝,书画一绝,篆刻一绝,珠联璧合,完美至极。相明石瓢壶便是其中之一,顾景舟对戴相明的情谊,可以从这把壶的印款中看出,这也是在顾景舟从艺多年的生涯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落底款“戴相明”。

02任淦庭 刻 大石瓢壶

任淦庭,原名干庭。字窑硕。号聋人、大聋、左民、左腕道人。艺名石溪、漱石。著名紫砂陶刻名家、一代宗师。宜兴陆平人,后迁居宜兴蜀山。任淦庭自幼喜爱书 画,艺成后潜心钻研紫砂陶刻艺,特别注重写意笔墨的线描变化,讲究各体书法、文学诗词、辞章与短句,使陶刻装饰与紫砂艺术风格和谐而又协调。他善于在各 种紫砂茶具、花盆、鼎罐、文房玩具上陶刻装饰山水、花卉、翎毛、人物等,无不雅致生动。任淦庭所雕刻书法、笔力遒劲,刀锋灵秀,正草隶篆,各领风骚。尤以 大篆和古隶见长。图画随意刻绘,自成章法,且左右手能同时书画雕刻,功夫独到,自成风格,为紫砂陶刻界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任淦庭

任淦庭原是左癖子,用左手写字作画,习以为常。至吴德盛后,吴汉文要求他练习使用右手。任淦庭听从吴汉文的教导,逐渐训练使用右手,经过刻苦训练,竟练成左右手能同时书画雕刻的“绝技真功”。特别是在同一器具上作成双成对的飞禽走兽,或是在成对器物上作飞禽动物时,任淦庭能同时用左右手,对称作画,布局舒坦,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是紫砂陶刻界独创的绝技之一。

因此,吴汉文十分欣赏任淦庭,吴汉文所收藏的古破阿紫砂珍品并不对任淦庭回避,使任淦庭大饱眼福,对提高技艺,借鉴、借用、引鉴和摹仿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顾景舟制 任淦庭刻 大石瓢壶

这是把紫砂壶由顾景舟制,任淦庭绘刻,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杨谷方先生所制。由两位巨匠合制一壶,是极为稀有的上乘佳品。此件作品造型为传统大石瓢壶,壶呈上窄下丰扁斜腹,直流,环状柄,桥形钮,底部三乳钉足。壶身由著名陶刻泰斗任淦庭绘刻人物苏武牧羊,纹路清晰,刻陶技艺高超,气韵高雅。另一侧刻鲁迅诗句。石瓢壶原是紫砂壶传统造型。顾景舟集各家之大成,创出自我,壶上宜书宜画,一改清初以来千细繁琐、堆砌浮华之气,显现了简朴大方的气度。先生制石瓢壶乃取智欲其圆、行欲其方之意。两位泰斗“珠联璧合”的文化内涵,把紫砂润如珠、温如玉的特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是一件精、气、神俱佳的作品。

03吴云根 竹段提梁壶、线圆壶

吴云根,曾用名芝莱,1892年11月生于宜兴和桥镇一个贫困家庭。14岁 时到蜀山拜著名紫砂艺人汪升义(生义)为师父。他手脚勤快,天资聪明,悟性较高,三年满师后就在业内小有名气。然时逢清末光绪后期,内忧外患,百业萧条,紫砂艺人谋生艰难,吴云根凭着自己 年轻有体力,他边帮人家做粗活以维持生计,劳动间隙依然专心做壶,使自己的制壶技艺不断提升,并逐渐进入紫砂名手之列。



吴云根

吴云根生性耿直,脾气倔犟,喜欢主持公道、直言仗义,同时又心地善良,宽厚仁慈。在艺术成就方面,所谓壶如其人,吴云根的作品也显示出温厚稳重、朴雅润泽的气度。他技艺全面,擅长光器、花货、筋囊器等各类器型的创作,而尤以竹货见长,风貌独具,有代表作“竹段提梁壶”等为传世经典。



吴云根 竹段提梁壶

而他的另一件作品光货代表作之一“线圆壶”,尤见他对点、线、面、体的妙精领悟,简约之间尽显雅和之气,是近现代最优秀的紫砂光货经典器型之一。



吴云根 线圆壶

其它还有众多代表作品,光货有:“线云壶”、“菱角茶具”、“传炉壶”、“觚菱壶”、“春亭壶”、“鱼罩壶”、“龙胆壶”等;筋纹器有:“上合梅”、“合菱”等;花货品种较多,如“方竹提梁壶”、“桃碗壶”、“柿子壶”、“大型竹节”、“上竹段壶”、“圆竹提梁壶”、“竹鼓”、“大型竹节咖啡壶”等,其中,“特制大型竹节咖啡具”是国庆十周年为人民大会堂而作。

04王寅春 梅花周盘壶

著名紫砂七老艺人之一的王寅春(1897-1977年),祖籍江苏镇江,父辈定居宜兴上袁村。13岁时,拜赵送亭为先生,在其陶坊随金阿寿为师,学习紫砂壶艺。3年满师后,上门帮窑户当制坯客师。1921年起,因他制坯手艺特好,上海客户向他长期定制各式水平壶,他用印“阳羡惜阴室王”盖于壶底,“寅春”章盖于壶盖内,从而名扬上海。



王寅春

王寅春是紫砂制作功力很深的艺人,又是位勤奋多产的名艺人,制作茶壶以又快又好而著称。他所制的茶壶,造型雍容大方,规矩挺括,光润和洽,口盖准缝严密,令人赞叹不已,人称“寅春壶”,有“梅花周盘” 等代表作品传世。为“宜兴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


王寅春 梅花周盘壶

紫砂筋纹器作品也是体现王寅春技艺精湛的重要部分。此壶俯视,似梅花朵朵,壶钮似蕊,盖面、盖圈、壶肩皆如寒梅绽放,圆润而不失刚劲,大开大合方显智者胸襟,周盘暗蕴太极,有形而无穷,或曰大视野,宽胸怀,任凭大风大浪,我自巍然不动。坡颈平口,壶盖形似梅花,层层缩进,直至壶钮为含苞待放之花蕾,道劲中出媚姿,纵横中见青铜遗韵,肃然绝俗。寓意为人处世,宽容大度,刚柔相济。

此壶风格气质压人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梅花周盘,经典的造型。周盘本是司南造型演变,而梅花周盘更把梅花入壶,味道更足。壶身为一圆柱体,加上筋纹元素,就多了些许变化和灵动。壶肩上过渡自然匀称,一直到壶盖,纹理接连流畅。壶钮与壶型相仿,形状简明大方。壶嘴三弯,细长而有变化。壶把匀称自然,便于把握。整个梅花周盘筋纹排列整齐有度,相互对应。

05裴石民 狮球壶

裴石民,1892年出生于宜兴蜀山,原名裴云庆,儿时入私塾时,改名“德铭”。十五岁时拜自己的姐夫江祖臣为师,开始学制紫砂壶。江祖臣字案卿,是清末民初的制壶名手,擅长仿制陈鸣远作品,也工筋囊器,并善捏塑、浮雕,所创“狮球”、“狮灯”、“狮座”系列壶存世较多,人称“狮球王”。



裴石民

江案卿制壶严谨,要求严格,“德铭”初入师门时,受其严教,苦练基础技艺。然初期尚未完全成年的“德铭”童心未脱,师傅要求他从仿制“狮球壶”入手,“德铭”则对反复仿制“狮球壶”觉得枯燥乏味,而一些仿古杂件、仿古尊以及鼎炉之类作品让他很有兴趣,师傅外出时“德铭”就以自己的兴趣捏个花生、塑个瓜果之类,常常废寝忘食。稍长之后,“德铭”受师傅也受生活教诲,懂得艺不精难成人,开始按照师傅的指点,严格要求自己所有的作品,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裴石民 石瓢壶

裴石民从艺一生,从二十年代起以“陈鸣远第二”享有盛名,而后数十年的艺术创作中师古不泥,求新求精,给紫砂后人以启迪。作为著名“紫砂七大艺人”之一,裴石民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和新中国的紫砂行业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6朱可心 云龙壶

朱可心(1904-1986年)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蜀山北厂。原名朱开长,艺名“可心”,寓意“虚心者,可师也”,也取“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在朱可心大师的徒弟汪寅仙大师、潘春芳老师等人的回忆中,朱可心大师在紫砂艺术发展历史上,师古不泥,勇于创新,在同道七大著名艺人中创造了好几个“第一”。



朱可心

他是第一个夺取了国际大奖:1932年朱可心大师的作品《云龙鼎》获百年一度的美国芝加哥博览会“特级优奖”;第一个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全国美术工艺观摩大会上获得国内大奖;朱可心大师是第一个进入高等美术院校进修的紫砂艺人,1954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民间美术工艺研究班”,系统学习了有关工艺美术理论;第一个参与企业管理,1954年合作化后,即担任副主任负责技术管理;第一个开发设计了一种造型多种装饰的系列产品,满足了人们的需要等等。



朱可心 云龙壶

此壶砂质细腻温润。壶身通体作海水波浪云纹,壶身两侧各塑一鱼一龙浅浮雕在浪花中腾跃,神韵灵动,栩栩如生。特别是正面的龙纹,尤如猛然冲破云层,腾空而出,极俱生气。壶盖有一活动龙首耸出云端,龙舌随注茶而伸缩吐注,妙趣横生。配以龙尾执把,浑然一体。流、钮、盖、把与壶身整体结构自然,协调匀称。此壶设计巧思,寓意吉祥,造型华美大方,形制丰满。而一鱼一龙隐现其间,刻画精细,且块面清晰简洁,线条流畅明快,极富艺术表现力。

07蒋蓉

蒋蓉(1919- 2008),别号林凤,江苏省宜兴市川埠潜洛人。11岁随父亲蒋鸿泉学艺,1940年-1947年由伯父蒋鸿高带至上海制作仿古紫砂器, 1955年参加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工艺“技术辅导”,创作荷花壶、牡丹壶等,并为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赶制象真果品20套。


蒋蓉

1957年制作佛手壶。1958年创作金瓜壶、菱形壶、南瓜烟缸、大栗杯、竹根等数十品种,批量生产。1973年后,创作白藕酒具、琵琶笔架、蛤蟆捕虫水盂、树桩盆等作品,1983年后有百寿树桩壶、玉兔拜月壶、菊蕊花蝶壶、松果壶、双龙紫砂砚等问世,1993年授予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束柴三友壶

壶身由束起的松、竹、梅干所组成,壶腹秀气地以竹皮捆绑成型,俨然一股悠然自得的生活气息。梅枝执拗地扭曲成嘴,老松稳稳地弓成手柄,竹枝硬是在束缚中高出一节成钮。两只嬉戏的松鼠,平添了几分生趣。另配两把茶杯及托盘与壶相辅。“束柴三友壶”为蒋蓉1991年所制,是其花货中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