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如何理解陨石雨?中国先秦时期的陨石故事(2)

发表时间: 2024-01-28 16:37

先秦时代,除了有记载4次“雨金”,1次“雨碧”外,还有好几次明确记载为陨石雨的。

《竹书记年》

(帝癸)十年,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地震。伊洛竭。

这被认为是最早记载的陨石雨。帝癸即夏代最后一位君王桀,帝癸十年即公元前1809年,距今已有3833年了。这里将“夜中陨星如雨”和“地震”“伊洛竭”联系起来,认为陨石雨是夏朝将忘的不祥征兆。

《春秋》

该书准确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次陨石雨。

一次是鲁庄公七年:“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鲁庄公七年即公元前687年,今人研究这是一场流星雨。这天“恒星不见”,意思是看不星星,这可不是因为云厚,而是因夜中出现的流星雨,使天空明亮,掩盖了恒星。

第二次是鲁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鶂退飞过宋都。

记载的是,公元前645年12月24日,有5块陨石落在宋(今河南省商丘县城北),显然也是一次陨石雨。如果鲁庄公七年那次只是观察到陨石降落的过程,并没有见到落地后的陨石实物,这次则说明落到地上的是石头,而且有可见陨石的具体数字。这可是妥妥的“目击陨石”啊,放到今天,还不卖个天价?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说:“星坠至地,则石也。”他“星坠为石”的认识就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春秋》的记载非常简短,但它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又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家注释的书,因此历来对以上二则陨石事件解释甚多。如《左传》:

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鹢退飞过宋都,风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对曰:‘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退而告人曰:‘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

大意是,鲁僖公十六年春天,宋地落下来五块石头,是小星星掉了下来。六只鹢鸟倒退着飞过宋国都城,是因风力太大的缘故。周朝内史叔兴这时正好在宋国访问,宋襄公就这两件事问他:“这是什么征兆啊?吉凶应证在那哪里?”叔兴回答说:“现在鲁国有不少大的丧事,到明年齐国将有内乱,你将得到诸侯的拥护但不能保持始终。”他退下来后告诉别人:“君王不该这样问我。这是有关阴阳的事,而与人事吉凶无关。吉凶的事根源在人,我这样回答是因为我不敢违背国君。”

而宋襄公的疑惑,正说明了他心中的有“陨石不祥”的迷信。周内史叔按照天人感应给他作出了回答,但他认为陨石是“阴阳之事”,也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这段话正好说明当时对陨石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史记》

《史记》也记载了多次陨石事件,其中《周本纪》记载周武王伐纣时,“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这里所记载的也是一次陨石陨落过程,而且也很可能是陨石雨哦。

我不得不佩服那个为宋襄公作解答的“周内史叔兴”。他为宋襄公算了一卦,说这次陨石雨不仅预兆了三件事:一是现在鲁国的大丧,二是明年齐国将有内乱,三是君王您将得到诸侯的拥护但不能保持始终。第一件是已经发生了的。那么后两件事准不准呢?

第二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争立为太子,齐桓公去世后,发生了内乱,导致齐国从此一蹶不振。叔兴说中了!

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在他与叔兴这次见面后6年,也即公元前639年,他做了诸侯盟主。前638年,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因坚持“仁义”而战败,次年死去。他的结局,正应了“将得到诸侯的拥护但不能保持始终”的预言。

我们不得不佩服叔兴。就好比他跟我们说:“你们不要相信天上落陨石是什么吉凶人事的预兆啦,这个是自然现象,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啦。不过你硬要我算一卦的话,我还是更您算一卦吧。”

问题是,这个相信“科学”的人,算了一卦,说了几个预言,竟然都准了!

今天的各路大V,是怎么也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