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赏析:探索画面石的美学魅力

发表时间: 2020-04-02 17:01

肖晓阳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诗歌的涵濡下,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着诗歌的文化基因,往往以诗意解读生活之美。诗歌是“意象艺术”,奇石画面是“形象艺术”,赏诗与赏石有许多相通之处,具备诗歌素养对品赏奇石画面的内涵和意蕴大有裨益。本文谈诗歌素养对赏读画面石的作用。

一、以古诗意命名

唐诗所营造的意象,会给读者留下“心理图式”,当遇到相似的画面时,这种图式便被唤醒,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心理满足,奇石的命名有时也借诗歌迎刃而解。如下的画面石图景,由近及远依次是岸草、溪水、溪中州、船上立人(拱手作揖)、远天。此情此景让人联想起李白《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船上人作揖不正是李白作别汪伦的情景吗?于是命名《别汪伦》。

长江石《别汪伦》(肖晓阳藏)

二、借古诗句命名

唐诗宋词数量巨大,为我们从中寻觅奇石命名的诗句或词句提供了可能。下图是一方长江“紫砂石”,画面主体是一位老者披衣拄杖,翘首远眺。此情景与宋人刘季孙《题屏》诗句“杖藜携酒看芝山”的图式颇为切合,因以命名。刘季孙全诗为:“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长江石《杖藜携酒看芝山》(肖晓阳藏)

借古诗句命名画面石,还可以拓展画面的内涵,扩大读者的想象空间。下图长江石的图案,犹如一幅水印木刻作品。画面聚焦楼船尾部,可见船楼飞檐上扬,船舷箭孔依稀可见。船上一人,右手扶船舷,左手扶船尾,似在探视江面。背景微见黑烟迷漫。此情此景,不正切合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的诗境吗?相关的史实是:晋武帝派益州(今成都)刺史王濬造大楼船,每船可容二千余人。船队出巴蜀,沿长江而下,攻克东吴国都金陵(今南京)。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轧铁锥,又以大铁索拦江。王濬士兵以火烧断铁索,进攻金陵,终致孙皓投降,东吴国灭。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奇妙的是,石表呈现的图式就像是版画家专为这段历史文献所配的插图一样,不仅图中各部分形象都与故事吻合,而且构图极佳,水印的浓淡虚实效果也很逼真。

长江石《王濬楼船下益州》(肖晓阳藏)

律诗颔联与颈联讲求对仗,如果联句中的某一句适合画面石命名,那么寻觅另一句命名的奇石便充满期待,这样的奇石探寻是充满理趣的。笔者早年得一方长江石,命名《柳塘春水慢》,欲再得一方《花坞夕阳迟》石作组合,至今未能如愿,难以释怀。宋阮阅编撰的《诗话总龟》引欧阳修的一段赞语:“余曰:‘状难写之景,舍不尽之意,何诗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严维这两句诗对后人写景状物很有影响。

长江石《柳塘春水慢》(肖晓阳藏)

三、自拟诗句命名

中国传统诗词多以意象营造诗境,达到表意的目的。意象源于“观物取象”,通过文字组织,以诗家语结撰。画面石的解读和命名,与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鉴赏有共通之处,有时也通过撰制诗句来命名奇石。如图的长江石,首先通过“读石”(相当于“观物”),看出画面包含了哪些物象,再选择有效的物象(相当于“取象”),撰制诗句,表达主题。此石的形象较为丰富:两位戴笠的渔人坐于小船、悬举的船桨、天上的云与飞鸟、水中月影。接着要考虑这些形象同处一个场景是否合理?船、人、鸟、月影同处画面中没有问题?从常理分析,船桨悬起似不合理。怎样破解这一难题?需要读石者的机智来“圆其说”。笔者的解释是渔人赏景,不忍心划桨,以免激水之声惊扰飞鸟,怕激水之波揉碎水中月,破坏幽静的美景。那么,怎样命名才能表达这种意境?这牵涉取象何物和命题字数问题。奇石命名字数一般在一到七字之间,字数越多,可涵盖的内涵越大。笔者以《映月飞禽搁桨看》命名,其“取象”或明或暗地呈现出水、月、鸟、人、船、桨、渔人的意象及渔人的动因。从构图看,渔人是主体,取余是陪体,主陪相安。从意境论,所有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清幽、静谧、闲适的气氛。此石并非精品,通过诗句命名而提升品味。

“映月飞禽搁桨看”属于七言律诗句式,其优点之一是字多内涵大,组词造句的回旋余地也大。笔者藏石“山谷氤氲听水声”“回日无戈纵马追”“门墙幽静远尘嚣”皆为七言律句命名。奇石命名用字应求精炼,能少则少,当遇到少字不能达意时才考虑用七言律句。

长江石《映月飞禽搁桨看》(孙燕妮藏)

四、以诗理读石

唐朝诗论家司空图提出“韵味说”的诗歌审美理论,对后续诗论的发展影响很大。其精髓在于追求诗歌的朦胧、含蓄、蕴藉之美,主张诗歌创作与鉴赏要有“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赏石之理近于诗,玩石者对奇石的解读和命名、观赏者对命名的理解,也讲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下图的长江石,画面简洁,主体一叶孤舟,陪体远方水岸,构图显得单调。要破解单调之弊,须从解读和命名入手。笔者的解读是:船中有人,因为卧船而眠,所以不见人影。循此思路,命名《一憩扁舟载梦轻》。“一憩”启示有人,这里的“人”就是“象外之象”。因为有“人”而丰富了意象。“载梦轻”,以化虚为实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诗论家严羽所谓的“别趣”。船中人“憩”前有何劳作?梦中有何情景?这些延伸的想象空间扩大了命名的内涵。而憩者以船作床、天当被,放浪形骸,梦随波漾的无拘和闲适,正如唐珙“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之诗境,这便是“味外之旨”了。

长江石《一憩扁舟载梦轻》(肖晓阳藏)

五、以诗释题

奇石虽已命名,有时还不足以表达作者对奇石形象内涵的理解,要让观赏者有更深的认识,往往要通过短文或诗词来解释题目。下图的武陵石,略似古城墙残蚀后的形象,因此命名《古城遗梦》。但这一命名指向性不强,于是作七绝加以说明:

雨箭风刀蚀古城,沧桑难改昔时征。

卧游千里临洪漠,铁马犹鸣梦里声。

此诗引导观赏者理解的是:城处于千里之外的大漠,中原将士为守护边城,与外夷有过激烈的争战,城垣虽残却屹立不倒,见证了历史沧桑。

武陵石《古城遗梦》(肖晓阳藏)

下图画面石的图景,恰似闽东太姥山的标志性奇石景观——夫妻峰,因此命名《太姥印象》,配诗云:

太姥犹承教化功,天雕万象尽灵通。

忠贞示效夫妻石,情共山棱难斲砻。

太姥山以石景闻名天下,古人曾留下“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的诗句。本诗阐述太姥山奇石万象,是天雕之作,富有灵性,具有教化世人之功。夫妻峰是启示人们效仿忠贞品格的典范,其情同山棱一样难以磨灭。如果没有此诗辅助解读,仅凭命名和图景,将难以领会其中意蕴。

长江石《太姥印象》(肖晓阳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