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入门指南:3大主流品种及4种基础分类详解

发表时间: 2022-10-13 18:17

武夷岩茶入门指南:3大主流品种及4种基础分类详解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自带梅花香的岩茶,香气很特别。

因为梅花是四君子之首。

梅兰竹菊,梅占百花魁。

梅花的清幽花香,透着一股冷艳美,很有范儿。

还记得去年冬天在武夷山吃饭时,刚出饭店门,就邂逅了一大片白梅。

白梅的颜色虽清冷,但花香却更有穿透力。

伴随着寒冬腊月的冷空气,直扑鼻端。

这种白梅香,类似水金龟、向天梅的品种香。

暗香缕缕,凌寒独自开。

当然,提到自带梅花香的岩茶,大多数茶客会想到梅占。

梅占在岩茶圈内,小有名气,不少茶客都喝过。

因为树形特点,梅占有着高脚乌龙的别称,乍一看和水仙茶树的身形很像。

春茶季时,将梅占和水仙的青叶放在一处对比,能看到梅占的叶片更绿,两两对比,差别明显。

但谈到岩茶的品种分类,或许很多茶友并不知道。

从对号入座角度看,梅占属于外来引进良种,非武夷山本地所产。

而水金龟和向天梅,却是武夷名丛代表。

武夷岩茶的品种分类,历来讲究颇多。

但梳理下来,能分出以下7种。

《2》

一、水仙,属主流品种。

水仙茶树是小乔木,发源地是建阳,清朝时引进武夷山。

作为国家级茶树良种,水仙茶树在各乌龙茶产区,均有广泛种植。

从分类上,水仙并非武夷名丛。

但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却是当之无愧的主流品种。

水仙随着树龄加深,茶树扎根深远,积累更多的养分风味后,茶汤会更醇。

岩茶圈子里,按照树龄长短划分,分普通水仙(不足30年)、高丛水仙(树龄30-60年)、老丛水仙(树龄不低于60年)。

其中,普通水仙没有木质丛香。

高丛和老丛相比,汤感醇厚度、浆感饱满度、耐泡次数等,略微逊色。

老丛水仙,汤感极醇。但可惜,武夷岩茶里真正的老丛水仙产量很低。

正岩老丛水仙更是少之又少,达不到满大街都是的标准,买茶要多加鉴别。

水仙品种香是清幽的兰花香,也称兰底,香气清幽,闻起来并不张扬。

整体上,水仙给人的感觉比较沉稳。

山场正、工艺好的水仙,茶香大多沉入汤水,茶汤又醇又香又滑,口感十分美妙。

喝茶喜欢醇厚汤感的,选水仙没有错。

《3》

二、肉桂,属主流品种。

香不过肉桂,肉桂拥有岩茶圈内独具特色的桂皮香,香气辛锐分明。

同时,肉桂的香气很有表现力。

除了保留品种香外,也有做出奶油香肉桂、蜜桃香肉桂的机会。

喝肉桂时,尾水阶段后,茶汤落喉会有几分辛辣感,很是过瘾。

但肉桂是灌木品种,没有老丛肉桂这种不伦不类说法。

再加上,肉桂的正式推广时间也不算长。上世纪80年代后,才陆续推广种植。

但这并不妨碍,过去十多年来,肉桂在武夷山的疯狂走红。

2008年前后随着天价茶叶蛋新闻的横空出世,牛栏坑肉桂一炮而红。

牛肉,火了。

肉桂,也火了。

紧接着,连三坑两涧等概念,也陆续火出圈。

随之而来的是马肉(马头岩肉桂)、猪肉(竹窠肉桂)、龙肉(九龙窠肉桂)、羊肉(三仰峰肉桂)等各种肉的出现。

集齐“十二生肖肉”、“全肉宴”等,那都是后话了。

随着肉桂的强势走红, 肉桂茶树在武夷山的种植面积,节节攀升。

以至于有不少山场主将自家茶地原先的老品种砍掉,改种肉桂,为肉桂让路……

等到各大山场纷纷种上肉桂后,再想找到几款正岩非水仙、非肉桂的小众品种,如梅占、雀舌、金牡丹、金柳条、黄旦等,难度不小。

《4》

三、大红袍,属主流品种。

武夷岩茶里,大红袍是多义词。

第一层,特指母树大红袍。

种植在九龙窠崖壁的那6棵母树,是热门参观景点,早在2006年就已停止采摘。

第二层,纯种大红袍。

奇丹、北斗等,它们分别由不同株的母树大红袍,扦插繁殖而来。

春季茶树叶片都微微泛红,品种香也均是木质香。

第三层,拼配大红袍,也叫商品大红袍。

现在到外面买大红袍,十有八九都是拼配出来的。

岩茶拼配是一门技术活,不是随意混拼那么简单。

优质拼配大红袍能做到多种品种之间,博众取长,优势综合,别有特色。

第四层,泛指全部的武夷岩茶,是公用品牌名。

大红袍作为岩茶茶王,是岩茶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

现在的武夷岩茶通用外箱上,都会印上大红袍这三个大字。

虽说历史上,大红袍是岩茶的万千品种之一。

但现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岩茶都可以统称大红袍。

《5》

四、名丛。

岩茶名丛,最经典的组合非四大名丛莫属。

四大名丛分别是,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

除此外,也有十大名丛的说法。

但很多资料看下来,十大名丛的班底各家说法不一,成员并不固定,暂且不表。

之前有茶友好奇,大红袍为什么不是四大名丛?

原因很简单,大红袍是岩茶茶王,早已经从四大名丛队伍里独立出来。

岩茶里,名丛可以从字面上进行理解。

即,武夷岩茶发展至今保留下来的,有名有姓的品种。

按麻花个人理解,岩茶名丛要具备以下4点因素。

首先,品种特征明显,风味突出。

茶海茫茫里,唯有香气滋味表现优秀,才能被茶农精心照料,培育种植,延续至今。

其次,籍贯出自武夷山本地。

按发源地来看,水仙产自建阳,梅占发源自安溪,它们都不是武夷山的本地种,因此不算武夷名丛。

再次,成名时间早。

成名早,才有成为历史名丛的资格。

否则,就是新品种。

最后,无性繁殖,性状稳定。

对茶树而言,只有保持无性繁殖,才能确保自身血统纯正。

品种香、品种风味稳定。

要不然,有性繁殖的茶树,一旦被昆虫授进其他茶树花粉后,难以确保血统纯正性。

《6》

五、奇种。

奇种,是武夷山本地的群体种。特点是武夷山所产+有性繁殖。

群体种茶树,在各大茶产区都有出现。

比如,西湖群体种、坦洋群体种菜茶等。

它们在茶农口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别称,土茶、菜茶、小菜茶等,不一而足。

其中,武夷山的茶农取的名字比较洋气,称它们为奇种。

奇种之所以得名,在于它们千奇百怪,每一株茶树都不一样。

叶片颜色,有的偏绿、有的偏黄、有的偏红。

叶片锯齿,有的平缓、有的锯齿细密、有的叶片卷边。

另外,发芽时间、叶片大小等,不尽相同。

奇种和无性栽培、代代延续至今的名丛不同,它是有性繁殖得来。

茶树开花后,被昆虫自然授粉。

由于昆虫在一定范围内,随机选中的授粉品种不确定。

授入多种品种的花粉后,产出来的下一代注定是混血儿,不能100%还原母本茶树的香气滋味!

《7》

六、新品种。

奇种是自然繁殖,自然选育的结果。

而新品种,则是人工杂交,人工选育的产物。

岩茶里,包括黄观音、金牡丹、瑞香、黄玫瑰、春闺、金观音等,都属于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的出场,时常会带编号出现。

以黄观音为例,代号105。

它是用铁观音和黄旦杂交选育而成,继承了黄旦的透天香特征,但又微微保留着铁观音的馥郁兰花香。

当初在选育时,育种专家同时做了101、102、104、105、106等同类杂交品种。

因为编号105的这棵茶苗,性状表现最为优异。

于是从母本、父本里各取了一个字,组合成黄观音这个中文名,推广出来。

《8》

七、外地引进良种。

武夷岩茶的品种发展史,类似民族大融合。

一方面,发挥着本地茶树良种的制茶优势。

另一方面,也在源源不断引进外来优良品种。

早二十多年前,闽南乌龙很受欢迎。

当时的铁观音,正风靡着大江南北,一统茶圈。

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武夷山,也兴起过引进闽南品种的热潮。

比如,黄旦、毛蟹、佛手等。

过去十多年,虽说肉桂大火大热,但优良品种的引入,并未停止。

比如,和凤凰单丛有着牵连的金凤凰。

比如,和台式乌龙有关的金萱。

这些冷门品种,陆陆续续在试十二金钗时,有打过交道。

喝惯了水仙肉桂后,换一换口味,试喝一番冷门品种,也很有意思!

《9》

岩茶的种类有多少?这个问题说不出具体答案。

因为,岩茶的品种,几乎每年都有新增。

新培育出来,刊登入库的。

野外环境下,茶树自然杂交的。

茶农私下交流时,外地引进良种的……

所以,岩茶的品种数值,处于动态波动状态。

不难看出,岩茶的品种资源丰富。

一个品种,一个风味。

品种体系健全,茶树基因多样化,是岩茶百态风味的根基所在!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

正岩茶、半岩茶、岩区茶,都是什么意思?这些岩茶秘辛听过吗?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满口烟味?村姑陈给你支支招

武夷岩茶新手入门,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

过去的岩茶都叫大红袍,现在的岩茶都叫肉桂?

喜欢喝武夷岩茶的你,听说过岩茶里的“倒青”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